海报新闻记者 孙靓 济南报道
民以食为天,这句古老的东方哲语道破了人类文明最原始的密码。
刚刚落幕的2025年国际粮食减损大会,让全球62个国家和国际机构的目光再次聚焦这个永恒命题——我们该如何守护好每一粒来之不易的收获?
面对全球每年高达13亿吨的粮食损失与浪费,各国代表带来的不仅是危机意识,更有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消费国,用占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20%的人口,其减损实践堪称一部“无地增产”的教科书。
202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大关,与此同时,小麦、水稻、玉米的机收损失率分别降至0.93%、1.76%和2.06%,这组数字背后是5500多家粮食产后服务中心的布局、1000万套科学储粮装具的普及,以及一场贯穿全链条的技术革命。
在山东,北斗导航辅助驾驶系统正引导收割机以毫米级精度作业;现代粮仓中,空调控温与智能通风系统将储备损耗率压降至0.38%;而中裕集团的小麦深加工链条,已衍生出600余种产品,将“吃干榨尽”的理念发挥到极致。
本届大会以“科技创新赋能节粮减损 全球携手共促粮食安全“为主题,科技创新也成为贯穿大会始终的关键词。
论坛上,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生产指导处处长胡顺算了一笔精细账:中国小麦机收损失率每降低1个百分点,就能挽回125万吨粮食,相当于新增20万公顷耕地。
潍坊绿野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马建海也表示,先进的农机装备是机收减损的重要基础,“引入北斗导航辅助驾驶、作业在线监测等智能化技术手段,推行标准化生产、规范化作业,实现了机械化生产作业质量的全面提升。”
这些技术不仅在国内发挥作用,也正通过南南合作走向世界。
“非洲农业缺少足够的设施设备,目前粮食的机收水平是比较低的,所以在产后阶段的损失率很高。”非洲绿色革命联盟代表程诚在大会上呼吁,希望中国农机企业帮助非洲提升机械化水平,以减少产后环节的高损耗。
据悉,目前已经协调了三家中国企业,有6种型号的拖拉机、收割机在非洲进行测试与准入,包括潍柴雷沃的4台拖拉机,大概将会在8月初到达肯尼亚。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青年论坛的设置为粮食减损事业注入了新鲜活力。论坛上,10位联盟青年代表发布《节粮减损“新食尚”倡议》,这份倡议既饱含着每位青年“从我做起”的坚定承诺,更汇聚了全球青年联盟的集体行动蓝图。
纵观本届大会,在深化国际合作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国际粮食减损大会济南倡议回顾》《粮食减损南南合作行动方案》两项成果的发布,为全球粮食减损事业绘制了行动蓝图。此外,三场分论坛中,与会代表重点就三大核心议题达成共识。通过多维度、多层次的交流对话,为破解粮食减损难题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彰显了国际社会携手应对粮食安全挑战的坚定决心。
粮食减损,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是应对全球饥饿最经济、最环保的方式。从山东的智能农机到非洲的机械化试点,从荷兰的精准农业到土耳其的AI库存管理,全球的经验在此交汇,形成一幅多元协作的减损图景。
当各国携手耕耘这块“无形良田”,我们不仅守护了今天的饭碗,更为明天的可持续发展播种希望。
联丰优配-联丰优配官网-配资排名-东莞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