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窗帘之约”服务行动,切实保障独居老人等特殊群体的日常生活,长丰县朱巷镇通过“敲门行动”破解空巢老人“生活难,看护难”的问题,以“小窗帘”惠及“大民生”。
走访摸排定对象。“麻烦把这个独居老人联系方式留一下。”近日,在摸排走访过程中,朱巷镇七里村干部注意到七里村的一位独居老人葛大爷,葛大爷家人常年在外地打工,长期联系不上;葛大爷自身可能存在精神障碍,经常门窗紧锁,闭门不出。为确保老人的人身安全,经过调查,朱巷镇七里村干部一致决定将葛大爷纳入重点关注对象。
自“窗帘之约”经验做法在长丰县推广后,朱巷镇按照高龄独居老人、事实无人监护儿童、重残重疾等不同类型特殊群体,开展全面摸排,确定服务对象,重点了解基本情况、健康状况等,摸清其在生活照料、健康保健等方面的实际需求,分类制定方案、动态跟踪服务。截止目前,已走访摸排13个村居70余户困难家庭,纳入重点帮助对象39人。
志愿结对优服务。大家发现葛大爷家没有空调等家电,近期快40度的高温天气下经常闭门不出,与外界沟通很少,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七里村镇包村干部和村干部协商讨论后,决定组织村干部与志愿者对葛大爷开展每日走访、定期送餐,送防暑降温用品等上门服务,动态关注葛大爷的生活情况。
“窗帘之约”服务行动开展以来,朱巷镇将“窗帘之约”作为集中攻坚的重难点问题之一,吸纳居民志愿者170余人,累计组建超过14支志愿服务队,与服务对象实施“一对一”、“多对一”结对帮扶,提供送餐送药、家政保洁、就医陪护、上门唠嗑等服务。常态上门走访老人,根据老人意愿定期话家常、送关怀。今年以来,已累计帮助近10名老人走出家门、融入邻里。朱巷镇还结合乡镇住宅特点创新探索,实行悬挂醒目标识物、安装非侵入式智能感应设备、智能水电气监测、开通“一键呼叫”功能等务实管用的方式方法,不为居民增加负担、不打扰生活,让“窗帘之约”更接地气、更具人气。
多方联动巧解难。通过几次上门服务,七里村干部发现葛大爷在近一周的时间内仍然闭门不出。因其身体状况不佳,决定由民政办牵头迅速联系家人,朱巷医院和朱巷派出所制定救援方案。当天,朱巷镇民政办与葛大爷家人取得联系并说明情况,经过家人同意后次日朱巷镇派出所实施破门作业成功救出老人,转交朱巷医院进行检查与救助,目前葛大爷身体状况良好。同时,七里村动员周边邻里群众日常多关注葛大爷情况,发现异常及时上报镇村两级妥善处置。
朱巷镇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方协同”,推动与辖区派出所、医院、村居和群众建立多方联动机制,明确各自在应急响应中的职责,确保“急事有人管、难事有人帮”。在医疗方面实现镇域13个村居卫生室全覆盖,村医全部“挂牌上岗”,推动医疗资源下沉,确保村村“有医可寻,有病能治”。在日常生活中与辖区村居联系,为帮助对象提供每天送餐、每周送药、每月义剪。同时鼓励“银龄监督员”参与村居社区治理工作,在“闲谈”中发现问题,在“唠嗑”中了解情况。镇村干部日常与邻里群众对话了解跟进重点关注对象的日常生活情况,确保群众大事小事“一键呼叫”、干部镇里村里“点名即到”。
事后跟踪强反馈。事后,朱巷镇民政办与七里村干部仍然保持与葛大爷的联系,定期到医院慰问,和老人面对面交流,了解情况,鼓励老人走出去、多参与“板凳会”“凉亭会”多沟通交流。七里村干部也与老人的家人联系,建议平时多多关心葛大爷。
朱巷镇创新“事前预警—事中处理—事后反馈”三级响应机制,通过常态化“回头看”来观察帮扶工作的后续进展,杜绝“自问自答”、“走马观花”。加强与村居和服务对象家人的联系,通过“认清家人”、“摸清家门”,及时掌握后续工作反馈情况,并进行动态调整,确保“窗帘之约”行动精准到位,服务深入人心。
(韩玉桢)
联丰优配-联丰优配官网-配资排名-东莞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