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成立“美国党”,毫无疑问是在美国政坛掀起了一股不小的风浪。这位科技界的风云人物突然转身投身政治,令不少人瞠目结舌。而在这个党派才刚刚成立、制度框架尚未成型之时,无论是共和党、民主党还是众多政治观察人士,却纷纷对其前景持悲观态度。前总统特朗普更是直接讽刺马斯克“脱轨失控”,称其状态如一场“火车事故”,几乎是灾难级别的失误。显然,特朗普将马斯克的政党创举视为一场不切实际的闹剧。
但马斯克的“美国党”真是笑柄吗?一场突如其来的网络民调却让质疑者有些坐不住了。在宣布组建新党之后,马斯克立即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发起投票,询问民众是否应该建立一个独立于两党体制之外的新政党。投票结果令美国上下大跌眼镜——仅仅24小时,就有超过124万人参与,其中支持者高达65.4%。这还不是最高的支持率,在更早的一次网络调查中,“美国党”的支持率竟飙升至81%,参与人数突破300万。
英国《独立报》随即发布的调查报告更是印证了这股风潮的真实存在。数据显示,大约有40%的受访者认同马斯克创立新党的想法;而在“美国党”正式宣告成立之后,14%的美国民众明确表示愿意支持,22%的人则表示还在观望,仅有38%明确反对。对于一个尚未具备完整组织架构、连初选流程都未建立的新兴政党来说,这种支持度已经足以在美国政坛掀起波澜。
更值得关注的是,马斯克的“美国党”不仅在普通民众中引发共鸣,也获得了部分精英阶层的背书。曾在特朗普政府供职的前官员斯卡拉穆奇,以及亿万富翁企业家马克·库班等人,已公开表示支持。这种级别的政治与经济界支持,对于一个刚起步的政党而言,极为罕见。
面对特朗普的冷嘲热讽,马斯克引用了美国著名科幻小说《沙丘》中的一句话反击:“恐惧是思想的杀手,是带来毁灭的微小死神。”同时,他宣称“美国党”的使命是“让人民重新拥有自由”,这一口号迅速在社交网络平台上传播开来,仅一天就收获了数百万次互动。这也意味着,马斯克此番“玩真的”,并非只是临时起意的政治作秀。
因与特朗普在“大而美”法案等议题上严重分歧而彻底分道扬镳。最终,马斯克不得不承认,美国当前的两党体制已经无法满足他的政治诉求。
事实上,马斯克的失望并非孤立现象。根据权威调查机构盖洛普的数据显示,69%的独立选民希望有一个新的政党出现;即使在民主党支持者中,也有超过一半的人认同这个观点;共和党阵营中也有近半数持相同看法。这也从侧面说明,中间选民长期以来在民主与共和两党的“轮流掌权”中早已疲惫不堪,他们既不满意民主党的左倾激进,也反感共和党的极端保守,长期被边缘化的他们,正在寻求一个能够真正代表自身利益的新选项。
马斯克便精准地捕捉到了这种社会情绪,试图以“美国党”之名,代表那些被夹在党争之间、利益被忽视的“沉默大多数”。他公开宣称,这个新政党将致力于服务占美国人口80%的中间阶层。也就是说,“美国党”既不向左靠,也不向右倾,而是瞄准两极之外的最大公约数。
比起一些新党一上来就高喊“竞选总统”的激进策略,马斯克的布局明显更为务实。他没有喊出“明年白宫见”这种口号,而是设定了一个相对可实现的短期目标:拿下2-3个参议院席位以及8-10个众议院席位。要知道,在目前美国国会席位分布极其接近的背景下,这几个席位足以左右多数票,是典型的“关键少数”。一旦得手,马斯克将真正掌握对重要立法的掣肘权,成为美政坛不得不正视的一股力量。
这种“小目标”策略,不仅体现出马斯克对政治现实的清醒认知,也显示出他不同于传统政客的务实风格。他并不急于在总统宝座上大展拳脚,而是希望通过稳扎稳打逐步建立影响力,为长期政治运营打下基础。
当然,美国的两党制根基深厚,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动摇。从1856年开始,美国总统之位就始终在民主党与共和党之间轮替。国会中98%的席位也几乎都被这两个党派占据。加之美国选举制度中“赢者通吃”的选举人票制度,新政党在全国范围内取得突破的难度极大。
但即便如此,“美国党”的崛起也并非毫无可能。当前,美国社会高度分裂,政治极化日益加剧,民众普遍对现有体制失去信任。根据FTI Consulting的最新数据,60%以上的美国民众担心政治极化将导致社会进一步撕裂,而近一半人认为现有体制无法带来实质性改革。这样的环境,正是新政党突破壁垒的温床。
可以说,马斯克的“美国党”之所以引发广泛关注,并不只是因为它的创始人是世界首富,而是因为它切中美国当前社会的真正痛点——对旧体制的疲惫,对变革的渴望,对中间声音的长期忽视。或许“美国党”未必能迅速改写美国政治格局,但它无疑在美国体制性困局中撕开了一道口子。而从这道口子里透出的,不仅是马斯克的野心,还有美国民众渴望改变的强烈诉求。也许,改变就从此刻悄然开始了。
联丰优配-联丰优配官网-配资排名-东莞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